11月26日,在成都举行的2024全球熊猫伙伴大会,重磅发布了大熊猫主题旅游线路。这条四天三夜的“熊猫家园·大熊猫主题旅游路线”,涵盖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、宽窄巷子等成都“含猫量”极高的文旅消费新场景,还带大家来到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——雅安宝兴,溯源大熊猫风靡全球的文化起源。
宝兴县熊猫古城
宝兴县也因“国宝”大熊猫而被外界熟知。1869年,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·戴维从成都来到宝兴邓池沟,在这里生活了8个多月。其间,他在崇山峻岭中科学发现一只野生大熊猫,并将这一发现介绍给全世界。
从此,大熊猫走进了人们的视野,在全球引发了持续至今的“大熊猫热”。凭借着圆滚滚的身体、憨态可掬的面容,大熊猫拥有数不清的国内“铁杆粉”,也有了众多国际“真爱粉”。
邓池沟大熊猫起源馆
邓池沟大熊猫起源馆是宝兴县大熊猫文化溯源的重要组成部分,吸引着人们前来追溯大熊猫的“发现故事”。旁边的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里,生活着大熊猫“星睿”“瑛美”“龙欣”“乐生”“月月”和“山竹”,访客们可以在这里近距离观察它们的起居生活。该营地也是以熊猫文化溯源和博物科普为目的的国际营地。
大熊猫国际溯源营地
作为大熊猫生态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,宝兴县不仅有大熊猫起源馆、大熊猫文化宣教中心、蜂桶寨自然博物馆、模式植物异地保护园,美如公园般的熊猫新村,还有熊猫古城、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熊猫文化溯源点位。
而在宝兴遇见熊猫,不止在邓池沟。
宝兴境内99.7%为山地,森林覆盖率达71.24%。2021年10月12日国家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,宝兴片区的面积占到了县域面积的81.7%,叠加野生种群数与国土面积占比最大的优势,让宝兴成为野外最容易偶遇大熊猫的地区之一。
生活在国家公园里的老百姓世代与大熊猫为邻,大熊猫到村里“串门”的事时有发生,人人都能讲上几段自己的“熊猫奇遇”。今年6月30日,一位游客自驾途经宝兴县陇东镇附近时,在公路旁偶遇一只野生大熊猫。在游客拍到的视频里,这只成年大熊猫步态从容、悠然自得。
在宝兴,与“国宝”大熊猫同行的,也不仅是居民和游客。
行走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宝兴片区,一台台安装在林间的红外线相机隐蔽又持续地工作着。这种红外相机能捕捉到野生大熊猫觅食、散步的身影,还能将画面实时回传。羚牛、金丝猴、水鹿等珍稀野生动物活动的珍贵画面也得以频频出现。
宝兴县持续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修复项目。截至2023年,宝兴县共修复矿山3754亩,打通了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廊道,也拓宽了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,豹猫、棕背田鸡、红腹锦鸡等伴生动物频频出现在红外相机镜头中。
宝兴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路径,走出独特的转型发展之路。在邓池沟熊猫新村,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村民从事民宿工作。独具熊猫特色的旅游产业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体验,追溯大熊猫起源,品尝有机农特产品。
今年4月22日,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在宝兴开馆,集中呈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、大熊猫保护研究、大熊猫文化交流传播、自然科普教育等成果。而在全长约130公里,支线遍及宝兴、天全、芦山的“中国熊猫奇遇大道”,除了能偶遇野生大熊猫外,沿途随时跃入眼帘的珍稀动植物,足以开启一段奇妙的“发现之旅”。
大熊猫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开馆活动
神木垒秋景
与“国宝”同行,“熊猫老家”宝兴正在焕发新机。按照计划,到2024年底,宝兴县将累计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5.9万亩,修建生态廊道42公里。这些举措将有效促进野生大熊猫局域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,提升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动植物的生境质量,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。
因“国宝”而兴,与“国宝”同行。更多因共生、共识、共赴而相聚的“熊猫伙伴”,将与宝兴在生态文明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(部分素材由宝兴县委宣传部提供)